中药怎么熬,中药熬制的正确方法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中药怎么熬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中药怎么熬以及中药熬制的正确方法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本文目录中药的煎服法是怎样的自己在家怎么熬制中药中药应该怎么煮中药熬制的正确方法怎样熬中药步骤中药的煎服法是怎样的谢邀。中药汤剂是临床应用中药最常用的剂型,中药的疗效与是否正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中药怎么熬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中药怎么熬以及中药熬制的正确方法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药的煎服法是怎样的
  2. 自己在家怎么熬制中药
  3. 中药应该怎么煮
  4. 中药熬制的正确方法
  5. 怎样熬中药步骤

中药的煎服法是怎样的

谢邀。

中药汤剂是临床应用中药最常用的剂型,中药的疗效与是否正确煎煮中药有着密切联系,正确煎煮中药有利于中医治疗获得预期的疗效。口服是中医临床的主要给药方法,口服给药的效果受到服药时间次数及冷热等服药方法影响。那你懂得怎样正确地煎服中药吗?

煎药的器具选用

最好用陶瓷做的砂锅、砂罐。因为陶瓷化学性质稳定,不会容易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另一个方面的好处就是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其次的话可以用白色搪瓷器皿或者不锈钢锅。煎药千万不要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为金属元素很容易和药液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煎药前最好进行浸泡

煎前用清水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这是因为草木药干燥时,水分被蒸发,细胞壁及导管皱缩,细胞液干枯,其中的物质以结晶或无定形沉淀存在于细胞内。煎前浸泡,可以使细胞重新胀满,当水分进一步浸入时,细胞可膨胀破裂,使大量有效成分释放出来。另外煎前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药物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冬天则可以长些。浸泡用水,以常温或温水(25℃~50℃)为宜,切忌用沸水。

中药是否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一般来说,煎药前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煎药用水有什么讲究吗?

用水必须没有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无污染。一般来说凡是人们生活上课作饮用的水都可以用来煮中药。

煎药应该加多少水?

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50px为宜。质地坚硬、黏稠或需要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科学化加水量:第一煎加水量=方中各药物总量(克)+150毫升+服用量(成人服用量为150~300毫升)。第二煎加水量:服用量+200毫升。

煎药应该用什么火候?中药应该煎煮多久呢?

煎煮中药还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适宜。煎一般药都是先武火后文火,就是没有沸时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的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的药物,一般用大火迅速煮沸,改用小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用小火久煎,使得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煮好药后要趁热滤药汁及绞渣取汁

药煎煮好后,应趁热滤取药汁。因为久放后的药液温度降低,一些有效成分会因为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加之药渣的吸附的作用而有部分损失,因而影响疗效。最后一次煎煮完,药液滤出后,应将药渣放人双层纱布中包好,待稍凉后,加压绞取药渣所吸附的药液,最后把药渣扔掉。实验表明,从绞取的药液中,可得到大量有效成分,约相当于原方剂量的1/3。尤其是一些遇高热药效降低,损失或不宜久煎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比例更高。如此,则能增加中药的溶出率,提高疗效。

一剂中药应该煎煮几次?

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煮三次,最少应该煎煮两次。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的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的水液中。假如药材内外浓度达到平衡,有效成分就不会溶出了。所以把药液滤出后重新加水煎煮,其剩下的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

中药的入药方法有什么讲究吗?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煎,但是某些药物因为特殊性质、性能和临床用途不一样,它们的煎煮时间就会不同。所以煎煮中药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入药方法。

先煎

即应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同煎。这些需要先煎的药物多是成分不易煎出的、需要久煎去毒的、治疗上特殊需要的。

矿物、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需要久煎去毒的,如附子、川乌、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治疗特殊需要的,如大黄久煎泻下力缓,要想减其泻下力则需久煎。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后下

即缩短煎煮时间。某些药物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宜后下,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白豆蔻、砂仁、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

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或开水泡服。

包煎

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他药一起煎。须要包煎的主要有三类药物:

一是花粉、细小种子类及细粉类药物,因其容易漂浮在水面,不利于煎煮,如蒲黄、葶苈子、滑石粉、青黛、海金沙等;

二是有些药物含有淀粉、粘液质量较多的药物煎药时特别粘腻,如不包煎,容易粘锅糊化、焦化,如车前子;

三是有些有绒毛的药物,如旋覆花、枇杷叶、辛夷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滤除,服后会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等副作用。

另煎

一些名贵中药须另煎,以免煎出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材吸附。如人参、西洋参、虫草、鹿茸等宜单煎或研细冲服,否则易造成浪费。

烊化

即溶化或熔化。胶质药物如鹿角胶、阿胶等,不宜与其他一般药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或以少量水煮化,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

冲服

如入水即化的药或原为汁液的药,应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如芒硝、玄明粉、竹沥水、蜂蜜等。

煎汤代水

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

生汁兑入

如鲜生地汁、生藕节、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

含药冲服

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

儿童中药煎服与成人有什么不同?

很多家长对儿童中药的煎服方法并不明确,有些家长认为儿童中药的煎服与成人中药煎服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小儿煎服中药方法与成人中药的煎服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煎煮小儿中药汤剂,一些先煎、后下、包煎和烊化冲服等药物的煎服法和成人基本相同,但煎药时间、次数及煎出的药量又不同于成人。

煎药量:因小儿体质弱,胃容量小,加之喂药较困难,因而小儿煎服中药方法要做到少而精。如3岁以下可煎至40毫升,分4次服下;3-7岁幼儿可煎至45毫升,分3次服下;7-12岁儿童可煎至60毫升,分3次服下;12岁以上儿童可煎至90毫升,分3次服下。

煎药方法:发散药类,如花、叶类煎药时间要短;而补益药类,仁、梗、壳类煎药时间要长些,均以文火(慢火)为宜,煮沸后发散药可煎10分钟;补益药可煎20分钟。

喂药时间:注意小儿煎服中药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用药时间,应在两餐(或两次喂奶)之间服药,这样才能使药物充分吸收和发挥作用。饭前服药容易刺激胃粘膜,饭后服药容易造成呕吐。

服药方法:药物的温度要适中,过热容易烫伤婴幼儿咽喉、食道、胃粘膜等;过凉不但造成胃不适,肠道紊乱,还会影响药效。不要捏着婴幼儿鼻子灌药,免得药液呛入气管,可用小勺将药液顺嘴边慢慢喂进,药中不要加糖,以免影响疗效。

服药次数又有什么讲究吗?

服药时是热服还是冷服?

一般情况下,汤药多温服。如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服;特别是以辛温发表药治风寒表实证,不仅要热服,还要温覆取汗。至于热病用寒药,如热在肠胃,欲饮冷者可以凉服。如果热在其他脏腑,不欲饮冷者仍以温服为宜。此外,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凉药热服者。对丸、散等中药制剂,一般都用温开水吞服。

其他讲究:

一般均为每日1剂,每剂分2或3服。

病情急重的,可隔4小时左右服1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

病情轻的,可隔日服。

有的需要多服长期服,则可煎汤代茶,不拘时服。

对呕吐者宜小量频服,以免因量大而致呕吐。

自己在家怎么熬制中药

最好用砂锅煎药,因为砂锅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相对稳定,不易与药物发生反应。也可以使用带有防粘层的不锈钢锅或电饭煲。中药通常煮两次。首先将中药浸泡在冷水中约半小时。水应该比中药多4到5厘米。然后用大火煎它。然后用小火煮大约20分钟。倒出第一份汤。然后加入冷水,重复上述操作。将两种汤倒在一起。将它们分成两等份,每份大约150毫升。

中药应该怎么煮

用纯净的水,浸泡一小时

煎煮用具,最好使用化学性质稳定的砂锅或者瓦罐,也可暂用铝锅、搪瓷罐,但忌用铜锅、铁锅,以免其内的金属元素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煎药用水也有要求,古时,煎药讲究用长流水、泉水、井水、米泔水、雪水及雨水等。米泔水具有养胃的作用,一般用于煎健胃的药物;雨水和雪水属寒性,用于煎清热类药物。目前多用自来水、蒸馏水或井水。不管用哪种水,根本的一点,是要保证水质纯净,防止其中的添加剂、色素、防腐剂等影响药效。

用多少水比较合适呢?一般来说,将药物平铺在锅底,加水以高出药物2厘米最为合适。煎药前,最好将药物泡30―60分钟,以利于将药物的有效成分浸泡出来,节省煎煮时间。

先大火后小火,不能煎煳

煎药火候有文、武之分。文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武火,又称急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煎药时,一般先用武火将水煮沸,再用文火慢慢炖。

煎煮的火候与时间,要依据药物的功效决定。解表药和清热药,多含有易挥发的成分,加热时间宜短,因此要用武火煎煮,煮沸后再煎3―5分钟即可;补养类药物,加热时间宜长,需用文火慢煎,煮沸后要继续再煎30―60分钟。

煎到什么时候就算合适了呢?要依据耗水量、火候及煎煮时间的长短来综合判断。关键是一定不能煎煳,因为中药碳化后可能产生副作用。所以一旦煎煳,应该立即扔掉,绝对不能服用。

尽快过滤,榨渣取汁

一剂药一般煎煮两到三次,因为存在药物吸水饱和的问题,所以第二、第三煎加水的量为第一煎的1/3―1/2就可以了。

每次煎药结束后,都应该尽快过滤,以免药液再被吸收到药渣中。可以将药液倒入干净的纱布中过滤,一方面,可以过滤掉毛絮等杂质,防止引起过敏。同时,还可以通过挤压纱布,来榨取药渣中吸附的药液。接下来,再按上述比例倒入新水,继续第二、第三煎了。三次煎药去渣滤净后,混合在一起服用。

依药性、病情服药

一般来说,汤剂宜温服;发散风寒药以热服为好;呕吐或药物中毒者宜小量频服;丸散等固体药剂,以温开水吞服。

服药时间也必须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我们感觉饿的时候,虫子也饿,所以药物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滋补药宜饭前服,因为在空腹的情况下,药物更容易被吸收;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宜在饭后服,以避免对胃肠的刺激;安眠药应在睡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服;一般药物在餐后服。

无论饭前、饭后服药,都应与进食略有间隔,一般在饭前、饭后各1―2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一剂中药,通常一天服3次;病情较缓者可以每天服用2次;病重病急者可隔4小时服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

在应用发汗、泻下的药物时,要注意病人的个体差异,一般发了汗、泻下来即可以停用,不要把全部药都用完,以免出汗太多或者泻得太厉害,而损伤了元气。

中药熬制的正确方法

首先要做的是选择煮中药的器皿,砂锅最好,搪瓷次之,铁锅不行。其次,在煎煮中药之前,中药饮片应浸泡20分钟,优选用纯净水浸泡。然后加水,第一次一般是3碗水煮沸,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煮沸,最后煮出一碗药的量,然后加入2碗水,煮沸到一个较小的碗中,然后混合第一次煮出的药和第二次煮出的药,将它们分成两份,早上半温,晚上半温。

怎样熬中药步骤

首先要做的是选择合适的医疗用具,主要是陶罐,其次是瓷罐。在清水中浸泡半个小时,相当于两指中草药片的高度。然后用大火烧开,然后用文火煎20-30分钟。倒出里面的药水,然后加入少量的水。用文火煮10分钟。倒出药液,将两种药液混合。把它放在瓶子里,等到液体凉了,然后储存在阴凉的地方或冰箱里。每天口服两次。

关于中药怎么熬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op371.cn/74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