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罚款吗(拼多多最高罚款)

7月5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就一项涉及拼多多的案件作出判决。在这桩个人消费者起诉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网络侵权责任纠纷的案件中,法院认定被告方构成知情权侵害,一审判决被告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刘

7月5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就一项涉及拼多多的案件作出判决。

在这桩个人消费者起诉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网络侵权责任纠纷的案件中,法院认定被告方构成知情权侵害,一审判决被告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刘某某赔偿损失400元,同时驳回刘某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这起诉讼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因为该诉讼焦点是拼多多实现用户数量暴增的一个核心市场营销手段,这个手段俗称为“砍一刀”。在目前拼多多超过8亿的用户中,几乎所有的用户听过或者使用过“砍一刀”。

拼多多罚款吗(拼多多最高罚款)

刘某某的胜诉,与过往其他互联网用户个体起诉平台方胜诉相比,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对国民生活和实体经济影响越来越大的平台,会因此转向规范有序发展的轨道吗?

“砍一刀”:优惠为虚,套数据为实

此次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判定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一方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这一判决对于拼多多及其用户来说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案件原告是来自上海的律师刘宇航。

根据媒体报道,在2021年3月,刘宇航参加了拼多多的“砍价免费拿”活动,在领取一张“超级免单卡”后,他按照平台提示的操作,挑选了一款手机进行砍价。

随即平台系统显示刘宇航已达成“砍价进度第一名”、“已经超过了99%的用户”,刘宇航以为自己已经接近成功,便邀请几个同事帮忙砍价,还购买了拼多多APP内9.9元的“加速礼包”服务。

但刘宇航发现,无论邀请多少好友,最终进度都停留在只差0.9%不动,而且自己在点击其他砍价商品后,系统“砍价第一名”、“超过99%用户”等显示信息都与此前如出一辙。

在怀疑平台在数据上存在猫腻后,刘宇航以提供网络服务时涉嫌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使用虚假数据隐瞒规则已构成欺诈为由,向法院起诉了拼多多。

在法庭上,拼多多对于砍价页面显示0.9%后一直不动的解释是,用户邀请好友砍价的真实数据是0.9996427%,因页面显示百分比位数有限,他们把一个至少小数点后有6位数以上的百分比,省略显示为0.9%。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及《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的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在活动中“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相关信息。在这个案子里,拼多多在显示页面隐藏了小数点后六位的数据,造成了一定的披露瑕疵。虽然拼多多辩护称消费者可以结合其他页面披露的信息对显示的百分比进行核实,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砍价情境烘托下很难自行发现、理解这一百分比的差异。这造成了消费者一定的时间、精力、人脉、流量等支出。这些损失虽然并不构成对用户现有财产的有形损害,但从损失内容来看,亦具有财产性属性,应予保护。

据此,法院一审判定了拼多多构成知情权侵犯,并作出上文提到的判决。

有业内人士指出,“砍一刀”和“红包提现”,这两个活动是拼多多实现用户裂变式增长的重要功臣。

在这两个活动中,如果参与的用户想要获得免费的商品或者现金红包,需要邀请朋友助力,根据活动方的宣传,如果是新朋友助力,那么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因此,用户会尽量邀请未注册过拼多多的朋友下载APP。

拼多多罚款吗(拼多多最高罚款)

在活动推出初期,一些用户确实尝到了甜头,但是随着用户规模越来越大,用户获得免费商品或者现金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有网友曾发文吐槽拼多多的红包提现活动,这个活动据平台宣传,用户只要红包金额累计达到100元就可以提现到微信零钱,平台给用户的初始红包是60-80元不等。

平台鼓励用户通过朋友分享的方式再领红包。一开始,“每次朋友点击都能帮你涨几块钱,七八次后就能涨到99块多。”不过到了99块钱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每次朋友的点击只能帮用户涨1分钱。

这位网友认为,平台在玩法上充分把握了用户的心理,开始直接给用户60-80元,使用户很难拒绝游戏,这是利用了心理学上的“损失规避”,在达到99块钱后,虽然每个朋友助力只能增加1分钱,但是用户还是不断地邀请朋友加入,这是心理学中的“沉没成本”——放弃意味着前功尽弃。

而在大量消耗人脉和流量后,用户得到的不一定是100元现金,而很有可能是100元的现金券。

拼多多罚款吗(拼多多最高罚款)

这两个活动帮助拼多多的用户规模呈病毒式裂变增长: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的活跃买家5.852亿,其中第四季度单季净增4890万,是阿里京东的总和还多。

在2020年,拼多多的全年活跃买家达到7.88亿,从用户规模来看,拼多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

到了2021年,拼多多的用户规模增幅有所减缓,全年活跃买家数为8.69亿,被阿里反超,但是归母净利润77.6亿元,历史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对用户来说,他们在花大量的精力、流量和人脉去追逐免费商品和微薄的现金的时候,平台已经悄悄地利用这些流量和用户数据在资本市场提升了估值,并一轮一轮地融资。

在刘宇航起诉拼多多并一审胜诉之后,“砍一刀”这种玩法会不会被平台抛弃?

一资深业内人士指出,刘宇航的胜诉,意味着所有接触过“砍一刀”的用户都可据此判例提起诉讼,400元的赔付对平台来说九牛一毛,但是放大到上亿的用户,赔付金额则是天量的。不过,他同时也表示,不是所有的用户都会像刘宇航这样较真,再加上这种“拉新”手段可以极低成本获得精准客户,对平台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它们可能会将其改头换面继续使用,这就需要监管部门主动作为。

伪劣产品袭扰,用户维权多且难

刘宇航胜诉后,网友们的评价是“天下苦‘砍一刀’久矣”,事实上,还有另一个让拼多多用户困扰的是平台上层出不穷的伪劣产品。

武汉市汉阳区的李先生日前因家庭重新装修,在拼多多上买了燃气灶,结果第二天燃气灶就打不着火,“平时家里买东西,像日用品纸巾啊什么的都在拼多多上买,这次装修家里要换家电家具,想着习惯操作了,拼多多上的产品又便宜,就下单买了,结果安装后第二天就出问题了。”

像李先生这样的受害者不是个例。

据媒体报道,在2021年9月,河北的程女士在拼多多平台的一家店铺购买了一双ABC品牌儿童运动鞋,共计支付96.9元。

程女士在收到运动鞋后,发现鞋盒里只有一双运动鞋和一张好评返现的纸条,她感觉自己买到了一个三无产品,于是联系店铺的客服人员,后者承认出售给程女士的并非ABC正品运动鞋,同时提出可以给她一些补偿。

程女士拒绝了这一补偿提议并申请了退货,但是后来得到的都是系统的自动回复,人工客服一直都未再现身。程女士又联系了拼多多平台,投诉店铺客服一直未理会自己的退货申请,同时根据此拼多多“假一赔十”的政策,程女士还向拼多多提出了相关的诉求。从9月直到农历新年前夕,拼多多客服给出的最终答复是除了退货再额外补偿50元现金券。对此,程女士并不满意,她向媒体寻求帮助也无果。

除了三无产品,不合格的食品也是充斥拼多多平台。据媒体报道,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21年发布的6期《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和核查处置情况》显示,拼多多平台的问题食品数量居高不下,最多的是在第4期,在通报的9个问题食品中,有7个来自于拼多多。

根据新浪黑猫投诉和微博热点在今年3月份联合发布的《2021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显示,购物平台是2021年被投诉最多的行业,投诉量达到25.58%,其中拼多多累计投诉量超过42万宗,在全网居首,而回复量仅9万宗,完成量仅6万宗。而在对拼多多的投诉中,投诉最多的是各种三无产品、假货无法退货或退款。

新华社报道,2018年8月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曾约谈拼多多,网监司等职能部门对拼多多提出具体整改要求和工作建议,要求拼多多平台经营者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入驻平台经营者及商品的管理和审核。

网监司有关负责人说,纵容甚至支持制售侵权、假冒商品,是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不能触及的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

假货充斥对于平台来说,不仅会使其面临有关部门的强监管,而且也有失去用户的风险,因此平台也会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根据拼多多《2018拼多多消费者权益保护年报》数据显示,2018全年,拼多多主动关闭超过6万家涉嫌违法违规店铺,下架近4500万件违规商品,前置拦截近三千万条侵权及违规链接。

一边是平台主动打击,一边是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绝,一电商业内人士表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因为商家数据量庞大,而且分布全国各地,平台无法一一进行严格审查,只能通过严格的罚则来处理问题商家;二是平台主打的卖点是便宜,在一定程度上会默许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商家入驻,“一旦出现消费者投诉,受处罚的往往只有商家,平台只需要下架商品,删除链接就可以免责。”

而且由于消费者买的都是金额比较小的商品,如果买到假冒伪劣商品,考虑到维权成本过高,过程复杂,一般都会选择认亏了事。像上述程女士,据她表示,从2021年9月开始维权到获得平台回复,其手机通话费用都够买一双鞋了。

品牌碰瓷,李逵斗不过李鬼?

如果平台运营不规范以及管理不到位,利益受损的不仅有消费者,还包括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品牌厂家。

澎湃新闻于7月14日发布报道,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近日对原告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与被告周某某、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运营方)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周某某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判决周某某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50万元。

据报道,被告周某某在其拼多多平台运营的店铺上,展示的浴霸、暖风机、平板灯、凉霸商品销售页面及销售的产品中多处使用“小米”字样,而且在店铺的商品宣传中使用“小米”字样以及其“走进小米”二维码指向页面的内容系进行虚假和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两原告据此认为被告周某某涉嫌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而另一被告拼多多运营方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则怠于履行审查监督义务,且为被告周某某侵权提供便利、从中牟利,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法院经审理后作出上述判决,因为案发后涉案侵权产品已经下架,拼多多“躲过一劫”。

小米不是惟一一家被拼多多商家侵权的品牌企业,在拼多多刚在美国挂牌上市不久,国内知名彩电厂家创维就发布声明,称在“拼多多”购物平台上,出现大量假冒创维品牌的电视产品销售,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和创维品牌权益。

拼多多罚款吗(拼多多最高罚款)

在声明中,创维列举了“拼多多”平台上的部分假冒品牌,比如创维先锋、创维云视TV、创维嘉、创维美、创维酷酷、创维云视听等。

除了小米和创维,三星TCL索尼海信等几乎所有的彩电品牌都被山寨过,比如TCI王牌、Sonny等,4K、8K超高清只需要900到1200元不等,很具有诱惑力,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中招。

山东卫视报道,山东临沂消费者刘先生向电视台反映,其在拼多多花2180元买了一台60寸的海信彩电,收货后发现部件质量太差,怀疑不是海信原产,经过海信公司的售后人员再三检测,确认该彩电并非海信生产。

其后山东卫视相关栏目组在拼多多同一个店铺购买了同样的产品,到货砶直接送到海信当地分公司去开箱检查,海信的工作人员在检查后确定不是海信原产,除了彩电正面有“海信智能”四个字以外,整个包装没有厂址没有电话,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对海信的品牌也构成了侵权。

有媒体从司法角度对拼多多卖山寨和假货情况进行了统计,截至今年年初,拼多多的运营主体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有24338份裁判文书,相关开庭公告33355份。

在已经披露的24338篇司法文书中,80%涉及侵害商标权、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侵害著作权等。在33355份开庭公告中,70%的诉讼理由是侵害商标权、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侵害著作权。这些还不包括像创维这种因为与平台有合作,没有起诉平台,只发表声明的品牌企业。

业内人士指出,平台企业倚仗流量优势,本身就对实体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如果任由山寨甚至假冒品牌对正规军的市场进行侵害,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改革开放几十年建立的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就会毁于一旦,需要用制度监管、法律约束、舆论监督三管齐下,将平台经济这头猛兽关到笼子里,避免其野蛮生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op371.cn/10118.html